乌兰浩特市“农联体·合作社”:为农户与嘎查村集体经济双赢共富“加码”
今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办“农联体·合作社”为抓手,将党组织政治引领、新型经营主体组织优势和群众抱团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助农、帮农、富农的共同富裕新路径。在今年秋粮收储过程中,各“农联体·合作社”示范点抢抓农时、加紧收割,广袤农田里的丰收盛景成为“农联体·合作社”助农增收的生动写照。
在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向阳村,成片的稻田阡陌纵横。乌兰浩特市高树辉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刘振刚正驾驶着收割机在滚滚稻浪中来回穿梭。随着齿轮的飞速转动,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收割机卷入“腹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转眼间,一块稻田就完成了收割。“我自己有不到30亩地,自己收的话,得收个10来天,现在变成耕、种、防、收一体之后,不到一天就收完了。这样我利用空闲时间,还能给合作社收粮开车增加收入。现在合作社有1800多亩地,我们现在效率提高后不到一个月就能顺利收割完。”刘振刚说道。
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向阳村党支部领办的“农联体·合作社”,通过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带领广大农户抱团发展、共同致富。今年,合作社水稻预计亩产可达1480斤,总产量超过270万斤,带动30余名村民务工就业。为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合作社还依托粮食烘干仓储设施和晾晒场,鼓励劳动力不足、院落面积不够大的农户参与集中储粮。据了解,该仓储设施日烘干能力达50吨,总存储量达1000余吨,每天可满足100亩水稻的烘干需求,切实做到以“藏粮于技”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我们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都是全程托管。收割后的水稻我们装进烘干塔进行烘干,变成干粮后就可以直接售出,有效解决了过去‘地趴粮’容易受潮、受虫、发霉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储存的损耗,保障农民粮食收益。”乌兰浩特市高树辉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刘万全如是说。在义勒力特镇东包达力干嘎查,3500余亩的玉米喜获丰收。收割机和运输车辆正开足马力穿梭于田间,摘棒、脱皮、装车,整个收割作业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今年,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东包达力干嘎查80多户村民签订了“代耕代种”合同,通过购置旋耕机、拖拉机、打捆机等9台大型农机,实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让农民从繁琐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增收活动。
“今年,我们选择覆膜种植,相比传统种植方式,每亩产量能提高300斤以上,每亩地收入提高20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我们村集体收入。农户把土地交给我们也解放了双手,可以出去务工,增加收入。”东包达力干嘎查党支部书记周俊杰告诉记者。2024年,全市10个“农联体·合作社”示范点预计水稻总产量920万斤、玉米总产量1286.5万斤,总产值约为2114.4万元;10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共增收1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约500人。通过发展“农联体·合作社”构建起农民利益联结共同体,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增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