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涉农办事处,市直相关部门,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乌兰浩特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月19日
乌兰浩特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0〕48号)》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成效,建立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发展为方向,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拓宽我市农特产品网销渠道,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政府引导,市场为主。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加强监管、强化示范引导,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整合商务、扶贫、农科、文旅体育、人社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提高各部门共同参与推进电子商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2.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农村物流配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电子商务培训等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农商互联”机制,推进品牌农业、农产品网货化等工作。促进物流、市场、品牌、旅游、休闲农业等资源的集约和整合,提高市场运营和行政管理效率。
3.把握精准,带动产业。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作用,结合各镇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培育带动农村人口增收致富的经济实体和主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4.强化服务,加快流通。推动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电商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
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特点,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物产多样、文化多元等优势,因地制宜,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农产品内循环、培训孵化、产业发展等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我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工作。实施电商进农村“升级版”五大体系建设,进一步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实现实体商业和电商快递的物流协同。推动电子商务与农牧、商贸流通、旅游、文化、快递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直采直供、网货线下体验、同城配送、网订店取等服务,形成农产品上行本地化连锁化的服务和营销体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孵化,培训电商人才2000人次以上。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充分发挥电商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扶持带动嘎查村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发展,以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二)具体目标。
1.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目标:到2021年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0%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实现15亿元以上。
2.网络零售额增长目标:到2021年底,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5%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网络零售额预计实现7亿元以上。
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目标:到2021年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实现1亿元以上。
三、实施内容
(一)完善提升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建立智能化快递仓储分拨中心、农产品和网货上行分拨仓,引进智能化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等方式,进一步畅通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物流配送体系。
1.建立智能化快递仓储分拨中心。引导扶持快递物流企业放大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升级打造智能化快递仓储分拨中心。加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应用,引进智能化物流基础设施,升级自动化速运、快递安检、智能称重扫描分拣等设备,建设多功能立体仓储等项目,提升快递物流中心配送分拣效率。
2.建设“农副产品智能上行仓”。借助成熟电商企业销售网络,引进京东物流等品牌物流企业,建立农产品和网货上行仓,推动特色农产品、网仓、电商、快递的产销合作,推动全盟及周边地区农产品上行物流服务。为电商企业提供农产品采购、运输、保鲜、冷藏、智能分拣、网货包装等服务,打造仓配一体化的特色智能网仓,建设WMS仓库管理系统,推动网货品牌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
3.助力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对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特色网货上行进行物流补贴,助力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和本地农副产品上行。对助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业品下行和上行进行物流补贴,提升工业品流通效率。
(二)完善升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对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扩容升级,完善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枢纽作用,为电商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建设电商产品研发中心,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发掘推广本地优质农副产品。完善提升农产品电商营销服务体系,整合全市社区、镇村电商服务网点,提升服务功能,持续助农增收。
1.扩容改造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提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改造商品展示、线下体验、电商培训中心、创客空间、直播间等服务设施,提升电商运营、品控、品牌、物流、培训、金融等服务功能,指导我市农村电商产业运营。依托电商运营、策划、营销服务团队,为电商企业提供网货研发、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平台搭建、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增值服务。引导电商企业、电商从业人员等经营主体进驻,打造市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助推全市农产品网货标准化建设。同时,整合金融、保险、旅游等资源,拓展代买代卖、小额存取、信息咨询、旅游出行等服务,全面提高公共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2.打造建设电商产品研发中心。建设电商产品研发中心,收集全市优质农畜产品信息,对可升级打造成网货的产品进行梳理。挖掘打造大米、玉米、杂粮、文创产品、牛羊肉制品、果蔬等适合网络销售的优质地产商品,打造3—5款代表我市地域特色的网货商品。健全“三品一标”“一镇一品”等标准网货基础数据库,制定完善网货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初级农产品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以及“中华老字号”等认证背书,提高我市农特产品信誉度。
3.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加快培育我市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畜产品品牌。以区域公用品牌为背书、企业自有品牌为助力推动我市特色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强化电商大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电商大数据和采集电商企业、快递业等上报数据,对全市电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数据监测和统计分析,依据大数据做出科学预判和决策,及时了解本地电子商务发展概况,为电商产品研发、产业升级等工作指明方向。
(三)完善提升农产品内循环服务体系。一是升级打造社区农产品销售中心。对社区中运营较好的便利店、超市进行功能整合,进一步优化站点布局,统一店面形象,选择居民集中、辐射范围较广的20个社区商超升级打造为“社区农产品销售中心”,提供农产品直采直供、网货线下体验、同城配送、网订店取等服务,形成农产品上行本地化连锁化的服务和营销体系。二是升级农村电商服务站服务功能。在全市四个镇、一个农业园区分别建设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选择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村民发展意愿较强的行政村,升级打造不少于2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或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完善农产品采购、快递、金融等服务功能。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打造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依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电商进农村工作成效宣传报道和电商产品品牌推广等。通过组织举办电商节、高端论坛、年货大集、展销会等活动,以及设立线下体验店、展馆、展销专柜、展车等多种形式,助力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推广营销。
(四)完善提升工业品下行流通服务体系。支持本地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开展线上营销。建立完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积极引进大型流通企业进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完善城镇双向服务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1.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农牧业龙头企业等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引导企业通过开设网店、小程序、APP等方式,开展线上商品销售和提供服务。鼓励本市电商平台企业充分发挥信息汇集、资源调配、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全市企业提供网货研发、网货营销等服务,拓展线上发展空间。
2.建立完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智能货柜等现代流通服务,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加快“互联网+流通”转型升级,提升商品品质,深入开展到店到家、网红直播等新零售模式应用,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协同发展,更好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五)完善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孵化体系。提升电商人才培训孵化模式,针对性向不同人群开展电商创业增值培训,提供跟踪孵化服务。推动实施“直播电商”工程,助力传统商业向新零售转型,推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1.提升电商人才培训模式。深入推进普及电商培训、专业电商培训和高端电商培训的分层培训机制,针对电商企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电商从业人员,以及镇村干部、农民等人群分类定向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定期举办电商沙龙、高峰论坛、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培训质量。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全市电商人才培训标准化教材。
2.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孵化体系。建立农村电商培训转化机制,加强电商培训与用工就业、创业孵化的对接和引入。针对已培训人员开展跟踪服务,提供辅导、孵化等定向服务,并定期统计从业及创业人员经营情况。探索与大中专院校联合订单式培养电商人才模式,优秀学员推荐本地电商企业优先录用。通过开展培训孵化,推动我市开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等行业致富带头人转化为本土网红,计划在全市61个嘎查村培育10名以上网红书记、村长或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培育打造1—2个网红产业村。
3.建设电商直播基地。打造电商直播基地,提供专业直播场地,配备集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一站式”直播基础设施。实施“直播电商”工程,开展“传统商业+直播电商”“特色产业+直播电商”“行业培训+直播电商”“餐饮美食+直播电商”“电商扶贫+直播电商”“旅游+直播电商”等活动。通过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无接触”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营造浓厚的电商发展氛围,促进全市优质农产品新兴消费。
(六)完善提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体系
持续开展电商扶贫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探索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重点支持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农旅融合等新型主导产业发展。
1.探索振兴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市每个镇(农业园区)至少支持一个嘎查村或企业,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农畜产品加工、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等主导产业。依托电商产品研发中心发掘打造特色网货商品,拓宽农副产品上行渠道,扶持特色优势“小产品”推动发展乡村振兴支柱“大产业”。
2.持续开展电商扶贫活动。依托“党建领航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扶贫专柜”等载体持续开展电商扶贫。引导各商超、市场、电商平台等经营主体利用网店、APP、小程序等电商销售渠道销售农副产品。鼓励企业建立电商扶贫车间,帮扶贫困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就近就业岗位,有效解决贫困户生产缺技术和产品销路等问题。
3.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引导全市帮扶单位消费采购帮扶嘎查村农产品,鼓励各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和直供直销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进社区、进商超,增强自产自销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鼓励引导全市各大商超等商贸流通企业设立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专区,展示销售本地农副产品。积极推广社区电商、同城配送新业态,挖掘同城消费新潜能。
4.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百里兴安稻海”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打造农副产品、文创产品等展示销售专区,助力“兴安美食坊”建设,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推广,丰富第三产业业态。支持旅游、电商企业线上推广我市优势旅游资源,以及研发推广以红色文化、蒙元文化、践行“两山”理论等为底蕴的特色文创产品等,打造红城文化名片。
四、项目实施时间进度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1年1月-2月)。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调整乌兰浩特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印发《乌兰浩特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乌兰浩特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2020—2022年)》《乌兰浩特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管理方案(2020—2022年)》。三是依据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方案制定项目运营主体的选拔机制,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运营服务商。召开项目工作推进动员会,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协调,确保项目规范高效实施。
(二)招标采购阶段(2021年3月—5月)。一是根据《乌兰浩特市2020—2022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实施细则,申请项目采购实施备案、立项、批复。二是制定招标方案,遴选招标代理机构,按招标方案要求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建设的承建单位。三是严格项目管理,承办企业中标后,确保项目专款专账,并组建专业运营团队提供服务。服务团队必须有严格的团队管理制度、计划总结制度等。四是研究制定项目验收方案,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阶段性验收,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三)推进实施阶段(2021年5月—2021年10月)。一是完善提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建设产品展示大厅、创客空间、直播间等配套设施。二是完善提升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智能化快递仓储分拨中心,以及智能农产品上行仓等设施。三是升级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镇村、社区电商服务站,打造电商产品研发中心研发本地网货,进行线上线下农产品宣传推广活动等。四是启动电商人才培训孵化机制,开展直播带货、线上营销等电商技能培训。五是巩固扶贫成果,开展电商扶贫系列活动,扶持新型主导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中期绩效评价阶段(2021年11月—2021年12月)。由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验收小组,对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对项目建设情况、运营情况及指标完成情况等进行梳理和总结,查找不足,强化整改。做好迎接上级部门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
(五)巩固提升全面发展阶段(2022年1月—12月)。根据上级部门中期绩效评估结果,开展整改提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持续实施好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全面梳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资金使用计划安排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体系 分项 |
分项建设内容 |
资金安排计划(万元) |
资金分项合计 (万元) |
一 |
完善升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
升级改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硬件设施 |
升级改造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场地、培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创客空间等场所,购置产品展示设施设备等。采购电脑等硬件设备、提升网络接入设备等。建设电商直播中心,打造直播间、采购直播设备等。 |
200 |
400 |
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服务功能 |
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运营及项目监管服务,线下展厅、镇级电商服务中心运营管理;众创空间的电商创业者、电商企业的孵化服务;提升电商运营、品控、品牌、物流、培训等指导服务。采集分析全市电商产业数据,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服务。为电商企业提供营销策划、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 |
200 |
|||
二 |
完善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孵化体系 |
完善培训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
分类别、分层次开展电商人才技能培训,培训各类电商人才2000人次以上,并进行跟踪辅导孵化。聘请国内知名电商专家来我市开展讲座、论坛等电商人才交流活动。培育孵化30名网红。 |
100 |
100 |
三 |
完善提升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
完善电商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助力农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 |
建立智能化快递仓储分拨中心,扶持快递物流企业引进智能化物流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提升配送分拣效率。建立智能农产品上行仓,推动电商、网仓、快递和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合作。对农副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进行物流补贴。 |
400 |
400 |
四 |
完善升级农产品内循环服务体系、工业品下行流通服务体系 |
升级社区、镇村电商服务站服务功能 |
在各镇(园区)建设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扶持不少于20个的行政村和20个社区分别升级社区农产品销售中心和农村电商服务站或发展农村经纪人。完善农产品内循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加工分拨中心等设施条件。 |
200 |
600 |
打造电商产品研发中心、培育特色农副产品品牌 |
建设电商产品研发中心,发掘打造本地优质网货商品。支持为本市企业提供网货研发、包装设计、线上营销、线下推广等服务。支持企业申报“区域公用品牌”“三品一标”“中华老字号”等认证。 |
200 |
|||
依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宣传报道电商进农村工作成效,推介特色农副产品。 |
200 |
||||
支持企业设立线下体验店、展馆、展销专柜、展车等,以及开展农副产品、农旅融合文创产品等研发推广。 |
|||||
开展电商节、高端论坛、年货大集、展销会等展洽、交流活动,助力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推广销售。 |
|||||
五 |
完善提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体系。 |
持续开展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
持续开展电商扶贫活动,扶持激励企业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建立电商扶贫车间,进行电商扶贫产品标准化生产。助力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进社区、进商超。支持嘎查村、企业发展特色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全域旅游等产业。 |
500 |
500 |
(一)强化组织领导。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电子商务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规划实施和政策落实,形成全市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推进机制。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审议决定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和检查各有关部门电子商务工作推进及政策落实情况,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合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用地支持、项目登记、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电商人才引进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发挥财政、商务、扶贫、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监管职能,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促进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开辟专题、专栏,推介电子商务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组织电商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全面的宣传,全面提升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业就业氛围,扩大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等在推进电子商务工作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市电子商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强化监督检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示范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密切跟踪示范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专栏,及时、准确的公开项目实施进度、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等信息,设立征求意见窗口或纪检、审计举报窗口,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规范项目实施,强化过程管理,督促承办企业严格按照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