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历史规划】乌兰浩特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草案)的报告

来源: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1-07 16:56

字体大小:A+ A A- 分享: 打印

 乌兰浩特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乌兰浩特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乌兰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王宏宇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乌兰浩特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区、盟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执行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狠抓“六稳”“六保”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在逆势中总体实现平稳向好,社会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主要指标企稳向好,经济实现稳步增长。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05亿元,同比增长4.4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分别增长9.9%、11%。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全市经济正在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骨干企业强势发力,工业质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表现强劲,全年33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预计完成210亿元,同比增长22.1%,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盟75%以上。全年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8个,年内完成投资4.4亿元。兴安农垦小麦深加工、森辉印务烟包设备改造、乌钢超低排放、蒙牛生产线升级、三河新厂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在结构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强化良种良法良技,农业生产持续优化。全市粮食总产量预计超过6.3亿斤,同比增长2.3%以上,实现“十九联丰”。绿色水稻和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合计超过85%,“兴安盟大米”种植品种统一到5个,种植业生产逐步朝绿色化、标准化方向转变。全市牲畜存栏量稳定在30万头只以上,良种率超过95%,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80%。设施农业态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率稳定在78%,保供应蔬菜种植面积超过90%,全年设施农业实现产销稳定。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消费活力小幅回升。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各类消费活动逐步恢复,全市限上商贸企业增至36家,占全盟总量的80%以上。全市邮政通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各行业销售收入均实现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4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359.5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8.2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0.6%,第三产业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年内道路畅通工程、钢铁大街立交桥、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排水防涝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新续建城市裸露地生态治理、阿木古郎河水环境治理、三水源保护工程、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等工程,城市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房地产项目26项,棚改项目6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2亿元,同比增长0.8%,两年平均增长10.7%。

  公共服务提标扩面,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稳步向前。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年内完成了兴安盟体育场、十五中学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运动与健康中心等项目,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养老托育事业,实施了白鹭幼儿园、童梦源幼儿园、派乐特托育、颐园养老等项目,全市养老机构达到15家,床位1968张,“一老一小”事业稳步发展。卫生事业稳步向前,蒙中医院综合楼开工建设,市医院搬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大力推进稳就业工作,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1场、提供近1.8万余个就业岗位,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80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11.65万人,城镇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补贴标准分别达到1543元/月和10500元/年,80周岁以上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2021年,全市经济克服重重困难,总体实现了稳步发展。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中共乌兰浩特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累积效应的结果,更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五年来,全市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实现明显改善,民生福祉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的发展正面临着经济体量增长缓慢、投资后劲不足、消费亟待提振以及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等诸多问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离百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破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工作

  2022年是后疫情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一年,保持和加强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对我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做好全年各项工作,要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做好“绿”“优”“红”三篇文章,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为主线,突出抓好“三个环境”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实现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供给质量,推进产业基础持续优化。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引导三次产业朝现代化、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

  着力提升工业供给质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15个,年内力争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重点推进乌钢绿色节能环保、雪花啤酒智能车间、奥特奇蒙药研发中心、蒙牛乳业产线升级、兴安热电节能环保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卓立再生资源、誉峰建材加工、拓源免烧粉煤灰砖块、荐堃建材等项目尽早落地,推动天能重工、大金重工、河海供水、中油燃气、兴安农垦等企业升规,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挖掘小微企业在产业衔接、新兴经济领域的拓展能力,为延伸产业链、加强区域合作奠定基础。

  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旗县长责任制,播种面积稳定在74万亩以上。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发挥百里兴安稻海示范作用,推动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水稻统一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加快推动数字农业、水稻种植追溯体系以及共享农机等项目建设,推动种植业高质高效发展。大力推进蒙牛万头牧场建设,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快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年内“两牛”存栏力争达到5万头。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推动中央厨房项目落地实施。新建草原三河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推动农民合作组织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

  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围绕传统商圈培育消费热点,高标准打造罕山文创特色步行街,实施欧亚地下商场改造,创建包容、多元、和谐的夜间经济氛围,年内社零额力争突破百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兴安盟空港陆港铁路物流园区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加快大河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园提档升级,打造蒙东地区重要的贸易桥梁和物流节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销售,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继续加强全域旅游建设力度,推动民族体育运动中心、神骏湾二期、水稻博物馆等项目加快建设,高标准实施三合村民俗风情步行街,依托“田园综合体”示范加快推进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全年旅游总人数力争达到400万人次。切实维护好粮食收购和流通秩序,加强流通监管力度,推动粮食购销体系健康发展。

  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定向服务市场主体、“蒙企通”平台建设三大攻坚行动,形成“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思想共识和浓厚氛围。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振兴东北以及“兴白齐”生态经济跨省区合作等重大战略,积极融入长春经济圈,在工业升级改造、制造业补链延链强链、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生态建设等领域加强区域沟通协作。大力争取中央补短板专项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项扶持资金,全年力争完成向上争取资金20亿元以上。

  (二)围绕增强基础设施和改善城乡环境,提升承载水平,推动城乡建设高品质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保障水平,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围绕城市更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推进城区排水防涝、绿化涵养、口袋公园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3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锦和、福享等3个棚改项目建设进度,启动胜洪片区改造,逐步改善老城区面貌。继续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完成札萨克图街、新开街工程,治理背街小巷70条,优化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提升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完成三水源水源地保护项目,推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水质提升工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清理闲置土地,遏制违法建设增量,加快清除征收残留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增加公共停车设施及休闲绿地,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公共空间。

  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功能。大力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建设,实施农村改厕2100户,配建垃圾中转站1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改造提升通村公路143公里,规划建设市区至斯力很二级公路,新建友谊大桥等桥梁5座,进一步巩固“四好农村路”成果。启动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试点建设,加快“两宜四好”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洮儿河、阿木古郞河及二道河流域治理和生态廊道项目建设,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改造提升营造林5万亩,提升湿地公园涵养能力,全力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布局优化,确保能耗强度和碳排放量逐步下降,大力发展风、光、氢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三)围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提升幸福指数,推动社会事业向前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健康、民生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教育教学功能,确保铁西一小投入使用,推动红云希望小学、六中教学楼、七中教学楼以及都林二小教学楼项目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完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全部入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加强对学生肥胖率、近视率的监测力度,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发展健康事业。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现实抓手,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继续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强化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和物资保障。加快推动市医院迁建、疾控中心实验楼项目落地实施,提升医疗疾控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分级诊疗,积极创建国家级慢病示范区。加快推进智慧体育公园、公共足球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人均体育场馆面积,提升居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加强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强化“六稳”“六保”,加强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力度,统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退伍军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持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年内新续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9家,努力推动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和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实现明显提升。稳妥做好中小微企业从业人群、新业态从业人群、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参保工作。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提高大病救助金发放力度,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2022年是乌兰浩特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精耕细作,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