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历史规划】乌兰浩特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来源: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1-31 16:52

字体大小:A+ A A- 分享: 打印

乌兰浩特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乌兰浩特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盟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届九次和十次全会精神,认真执行我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牢牢把握自治区党委、盟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守住稳定、发展、生态三条底线,拼搏实干,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向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6.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7.3%,三次产业比调整为7.8 : 40.2 : 5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3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10元、17002元,增长7%、1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三次产业继续保持了一产稳定、二产强劲、三产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农业现代化有序推进。大力发展“两米两牛”产业,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标准化种植面积增至33万亩,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44.6%,其中水稻标准化种植面积13万亩,玉米标准化种植面积2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8亿斤,同比增长2亿斤。打造百里兴安稻海“一带四区”产业观光带,核心区内水稻亩产突破1万元,种植业质量实现稳步提升。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显著增强,共引进水稻新品种40个,玉米新品种10个,建立了水稻可追溯体系监管平台,为科学指导“兴安盟大米”种植品质,提供科技支撑。养殖业规模进一步加大,全年两牛养殖数量达到3.8万头,良种化比重达95%,肉牛奶牛养殖场(户)达到67家,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21家,在“牛联体”“牧草银行”等新型养殖体系的带动下,肉牛产业逐渐朝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以及延伸产业链方向快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牛产业在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经营模式转变步伐,有序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现有国家级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8家、盟级示范社11家,认定家庭农场60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共培训合作社人才1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10人。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71亿元,同比增长5.6%。

  (二)工业经济持续发力。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全市工业企业主动出击,顺应市场变化,合力推动全市经济质量再上新台阶。骨干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烟草、冶金、电力行业一批传统企业表现良好,为全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质效提升,在产品结构调整、品牌意识树立以及营销模式转变等领域均表现不俗,蒙牛乳业特仑苏生产线、可为食品扩产项目相继投产,兴安盟大米对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雪花啤酒拓宽销售区域,大窑饮品投入生产,传统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高技术及新兴产业有序推进,奥特奇蒙药新增4家子公司,京能20万千瓦风电、四川铁投45兆瓦光伏相继并网发电,瑞祥农牧业高效生物肥、博源化肥相继投产,全市工业总量实现了进一步提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52.8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盟工业总产值71.8%,工业用电量完成14.2亿度,同比增长37.4%。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1.03亿元,同比增长11.4%。

  (三)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发挥我市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筑牢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商贸流通体系提档升级,万达广场、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吸引了盟内其他旗县市及吉林白城等周边地区消费群体,多核心的“大商圈”形态显得愈发清晰,建设区域性消费购物中心效果已初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2.9亿元,增长4.2%。旅游业持续发力,全力推进了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满都拉敖包山稻田观景平台、洮儿河畔水上乐园一期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义勒力特嘎查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花乡小镇和三合朝鲜族特色村寨被列入全区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地。全年开展文艺活动200余场,接待旅游人数326万人次,同比增长23%,旅游综合收入为30亿元,同比增长21%。推进电商人才培育,与各大电商网络公司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训、线上促销、流量扶持、直播推介等多方面合作,累计培训学员1400余人,吸纳电商人才117人,有力的推动了现代营销领域的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1.74亿元,同比增长4.5%。

  (四)城乡建设不断完善。围绕“盟市共建”,年内环城南路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钢铁大街公铁立交桥主体完工。加强了泰康路、广元路、水源街等8条道路建设。实施了新桥西街道路罩面工程,新罩面道路3.7万㎡。推进了环城北路和归流河东岸生态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先后在户外人员密集场所安装300个吸烟柱,一体化设计、建造了17座兼具吸烟室、环卫工人休息室功能的水冲、成品公厕及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全市41家大型临街企事业单位开放单位内部厕所,极大缓解我市水冲公厕数量不足的现状。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了环城南路污水提升泵站、丝绸路、胜利街、查干街等污水管线,累计新建改造污水管线3.15公里,治理背街小巷20余条。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社会事业不断向前。教育方面,全年共实施新、续建餐宿楼、体育活动室、实验楼及学校配套设施项目11项,其中7项已完工或完成主体封闭,教育硬件设施再上新台阶。进一步调整联盟办学结构,与北京海淀教委对接建立乌兰浩特市教师影子培训基地,坚持“走出去”,派遣校长、教师赴北京、苏州、西安、福建等地参加学前教育自主游戏观摩活动,不断汲取教育发达地区先进教育经验,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抓强校长、教师队伍,抓实教育教学质量,抓细家庭教育,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医疗卫生方面,葛根庙医养院建设项目主体完工,义勒力特卫生院扩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有序推进,进一步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成医共体协同服务云平台,实现13家医共体成员单位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等四个方面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全面做好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工作。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快医疗废物处理厂运转步伐,加强医疗污水排放的监管,保持污水排放合格;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确保单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在95%以上;加强临床用血安全管理,无偿献血率达到100%。文化方面,全年开展文艺活动200余场,开展“正月正”秧歌汇演、送文化下乡、全区文化站长交流调研现场会、第八届红城文化节、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火炬传递仪式、天骄天骏开园仪式、中国文联、中国电视协会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乌兰浩特市首届彩跑节的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六)民生保障不断加强。脱贫成果全面巩固。围绕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措施,开展2轮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实现十项“清零达标”,完成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和国家、自治区成效考核整改,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2182元。全年城镇参保缴费22.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606人,全年医疗救助35867人次,支付救助金1487.72万元,五险参保人数达41.2万人次。就业方面,全市新增就业人员331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65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8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10人;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57期,共培训学员3033人。年内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02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8%,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强化安全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七)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37.9%。全面开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兴安热电、乌钢工业废气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对建成区及周边10家企业燃煤小锅炉进行了整治,改善乌钢扬尘治理,乌钢1号、2号、3号料场封闭项目已全部投产使用。全时段禁止露天焚烧秸秆,不断改善我市空气环境。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程,持续巩固河湖流域治理,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推广使用河长通巡河APP进行巡河,不断加大水利执法和日常巡河湖力度。做好固废危废处置工作,对固废、危废处置全过程实现网上的动态监管,规范医疗单位危险废物处置活动。加大湿地修复与生态保护类项目储备,开展湿地常态化保护工作。完成年度造林任务1.7万亩,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密切关注候鸟迁徙过程中发生乱捕滥杀等违法现象,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共办理林业案件117起。

  各位代表,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向好,稳中有进,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速面临小幅回调压力,基础投资总体放缓,融资平台“还本付息”压力增大,财政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二是特大产业项目招商难,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不足,制约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中小企业面临技术创新、融资困难、土地供给等发展瓶颈,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四是生态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任务艰巨。五是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工作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重大项目为着力点、产业提升为关键点、乡村振兴为发力点、民生幸福为落脚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为实现今年发展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引导三次产业朝现代化、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推动产业间互相促进,互相提升,形成三次产业同步优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调整农牧业种养结构,以“两米两牛”为着力点,以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为统领,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加大蔬菜、甜菜、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及青贮等饲用作物面积。加强粮食储备和调运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力争规模化土地流转10万亩。着力推动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供给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按照“稳羊增牛”原则,提升现有养殖小区种养加结合水平,鼓励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养殖园区优先发展,推动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推动农民合作组织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大力推进包括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引导设施农业市场化运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设施农业种植科技化、智慧化、机械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不断提高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

  稳步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大力实施稳增长、调结构发展战略,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11个,年内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蒙能电蓄热炉调峰、乌钢炼钢装备置换提升环保改造、德源饮品饮料扩产等建设项目,提升工业经济水平。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抓好园区供热、供气管网建设,优化投资服务环境,吸引企业入园。整合工业存量,对现有企业的产能和技术进行梳理,总结出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因企施策加以引导和发展,挖掘企业的最大价值。提升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精准度,重点围绕技术领先,具备现代营销能力和融资能力的领域,结合我市现有工业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招商与合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挖掘小微企业在产业衔接、新兴经济领域的拓展能力,全面掌握小微企业的基本情况与优势,为延伸产业链、加强区域合作奠定基础,多举措提升工业总量。

  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经济增长点,深入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继续加强全域旅游建设力度,积极融入“乌-阿-海-满”旅游精品路线,深度开展区域协作,完善成吉思汗庙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智慧旅游景区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挖掘景区及本地蒙元文化资源,依托成吉思汗公园、大兴安岭天骄生态文化园、天骏山等文化旅游项目,创建成吉思汗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百里兴安稻海”旅游观光带,形成“一带四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格局,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逐步健全旅游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服务全域、辐射周边的旅游集散地。同时加大各领域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努力保障旅游产品及相关服务的供给质量。围绕万达、五一广场和欧亚,开发新城文化圈、老城传统市场圈和城南体育运动圈三个服务业聚集区,培育消费热点,丰富消费市场,创建包容、多元、和谐的夜间经济氛围,提升消费吸引力,进一步夯实我市区域性消费中心地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借助优质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打造蒙东地区重要的贸易桥梁和物流枢纽,探索建设综合保税区,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支撑体系,实现资源深度整合、高效利用。围绕百姓生活,加快发展教育培训、养老托幼、家庭医疗、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宽准入条件,加强过程监督。积极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提升开发质量,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城乡现代化管理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保障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生态健康的现代化城市。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以建设“山水园林、文化旅游、宜居宜业”的现代文明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启用火车西站广场,助推盟委党校新址、盟蒙医医养园区建设,配套实施泰康路、王爷庙街等道路5条、5.9公里,打通红城路、归流河东路等断头路3条、3公里,改造硬化背街小巷21万平方米,建成钢铁大街公铁立交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实施三水源地新建工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启动餐厨垃圾处置项目,改造公厕、垃圾中转站100座。改造老旧小区48个,高质量建设吉庆、福享等8个回迁安置小区,启动河东公交始末站和调度室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公交”建设步伐。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逐渐从“美化亮化”转为“优化便捷化”,突出以人为本,在城市管网改造、城市停车场、无障碍设施、城市安全保障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和提升治理水平,把“小而强、小而美、小而精”作为城区发展方向,实现居住与生活的合理配置。

  拓宽投融资渠道。继续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提高动态管理水平,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振兴东北以及“兴白齐”生态经济跨省区合作等重大战略,加强区域沟通协作,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生态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积极谋划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抓住中央新一轮补短板投资以及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利好机遇,在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三农三牧、社会事业等方面重新梳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全年完成向上争取资金20亿元以上。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专业帮办代办协同机制,优化软环境质量,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创新开展“三请三回”招商活动,变“招商”为“引商”。多措并举为民间投资破障碍、优环境、拓空间,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建立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有序推进地方债券和PPP项目。在建立健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管理,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加大力度实施生态保护项目。坚持“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继续推动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主动参与到兴白齐跨省区合作中,推动构建蒙、吉、黑三省区结合部国家级生态经济跨省合作区,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防治地下水污染。积极鼓励企业和养殖大户开展秸秆及牲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高效有机肥使用率,加大对农药瓶、地膜等回收监管力度,提升土壤肥力,降低土地污染。积极落实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落实“双控”行动,科学制定年度减排计划,切实完成减排指标。继续实行全面禁牧,严禁乱采乱伐乱垦,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决守住生态底线。

  (三)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共享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围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成白鹭学校、爱国一小综合楼建设,加快铁西一小迁建,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继续保持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全部入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小学入学率达到100%。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分批分类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适宜性和特色化的园本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探索健全“教学工厂+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施中小学生弹性离校时间,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政策的宣传及日常监管,严把规范办学与安全管理。

  加快发展文旅事业。以全域旅游为依托,挖掘和提升民族文化的特色和竞争力,鼓励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立体融合发展。引导民族演艺文化健康发展,加强社会各界文艺创作人才的挖掘与交流,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精品演出,提升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做好传承人逐级申报工作,继续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完善青少年足球发展体系,举办萨马兰奇国际精英邀请赛,参加各类大型赛事,以赛带训培养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开展红城文化艺术活动、羽毛球国际邀请赛等赛事活动,不断开创文体事业新局面。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文化市场“北疆稳定工程”,不断加大网吧、歌厅、音像、出版、体育等经营场所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健康繁荣发展。

  重视发展健康事业。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健康融入经济社会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实现对生命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把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积极推进社区养老照护、新家庭计划和医养结合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建设与管理,推进孕前优生优育检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开展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控专项行动,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加强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自治区以及盟、市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统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退伍军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整合资源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持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力度,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体系,积极化解劳务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提高大病救助金发放力度。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与时俱进、主动作为,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机制体制和制度环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落实“非禁即入”,树立社会资本才是市场主体的服务意识,实施放管结合,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加快并联审批进度,构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工作格局,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人才保护和引进力度,完善各项人才培育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逐步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广泛共识。加快推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保障妇女平等权利和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权利。加大残疾人保障工作力度,健全残疾人帮扶机制。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危机并存,催人奋进的一年,前进的道路面临挑战,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精耕细作,真抓实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